第八十四章再去哈尔滨
林小雨想挣扎,却发现自己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她靠在柳青坚实的胸膛上,听着他有力的心跳,突然觉得无比安心。
“柳青……”她迷迷糊糊地说,“母亲笔记里还提到一种新型滴灌系统……等醒了我们……”
话没说完,她就在柳青怀里沉沉睡去。
一周后,柳家沟迎来了几位特殊的人。
徐教授——林小雨母亲当年的同窗,他是接到了叶文澜的消息,刻意带着日本农业考察团来到了村里的。
“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女孩?“一位日本专家惊讶地看着正在调试设备的林小雨,“她改造的控制系统比原厂方案更适应农村环境!”
徐教授骄傲地点点头:“她母亲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,现在女儿继承了这份天赋。”
他转向林小雨,“孩子,东京农大的山本教授想邀请你去日本交流这个技术改良方案。”
林小雨愣住了,下意识地寻找柳青的身影。
他站在人群外围,西装笔挺,正与省农业厅的干部交谈。
似乎感应到她的目光,柳青转头对她微微一笑,轻轻点了点头。
“我需要……考虑一下,”林小雨对日本专家说,“这项技术是属于柳家沟的,任何决定都应该由大家共同做出。”
傍晚,柳青在试验棚里找到了正在记录数据的林小雨。
夕阳透过塑料薄膜洒在她身上,为她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。
“在想日本的事?”他轻声问。
林小雨放下笔记本:“我不知道该不该去。村里现在这么需要人……”
“机会难得,”柳青靠在门框上,“而且你不是一直想完成母亲未竟的研究吗?”
林小雨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:“如果我走了,你……”
“我会守着柳家沟,”柳青走近几步,“等你带着新技术回来。”他顿了顿,“不过在那之前……”
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张车票:“徐教授走之前给了我两张票,建议我们先去哈尔滨,看看你母亲当年工作过的地方。也许……还能找到更多她的笔记?”
“他说,他在哈尔滨等我们。”
“上次技术交流会我们俩来去太仓促了,现在你母亲的平反文件在走流程了,有很多地方你应该能去看看了。“
林小雨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。她接过车票,上面印着“哈尔滨“三个字,仿佛命运的召唤。
“草莓季结束就走,”她抹去泪水,声音坚定,“我们一起去。”
……
窗外,最后一车草莓正驶向远方,夕阳将道路染成金色,如同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。
开往哈尔滨的绿皮火车在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穿行,车轮与铁轨碰撞发出有节奏的“哐当”声。
林小雨靠在窗边,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白桦林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母亲留下的钢笔。
“喝点水吧。”柳青递过军用水壶,壶身上“农业学大寨”的红字已经褪色,“还有六个小时才到站。”
林小雨接过水壶,指尖不小心碰到柳青的手背,像触电般缩了回来。
自从那晚在厂房被他抱回宿舍后,每次不经意的触碰都会让她心跳加速。
“谢谢。”她小声说,拧开壶盖抿了一口。
水是温的,带着一丝蜂蜜的甜味。
柳青在她对面坐下,从行李架上取下公文包:“徐教授发来的资料,说实验室现在还在老校区,但设备已经更新了好几代。”
他掏出一张手绘地图,“这是校园平面图,你母亲工作过的机械楼在这里。”
林小雨接过地图,突然注意到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签名——“徐志远1980.5”。她的手指微微发抖:“徐教授……是我母亲的……”
“他当年和你母亲一起留学苏联,”柳青的声音很轻,“回国后又一起在哈工大任教。你母亲出事那年,他正好在国外考察,回来后……已经找不到你了。”
车窗外的景色渐渐模糊,林小雨使劲眨了眨眼。
原来在她孤独成长的岁月里,还有人一直在寻找她。
柳青像是看出了她的想法,开口道:“没有和你说,这次我去深圳也遇到了你母亲的学生,其实很多人在默默关注你。”
“这次去,他希望能带我们看看你母亲当年的一些研究成果。”柳青顿了顿,“据说有些技术,现在都还很先进。”
列车广播响起,哈尔滨站到了。
林小雨深吸一口气,将水壶还给柳青。
他的手指温暖而有力,稳稳地接住了水壶,也接住了她所有的不安。
哈工大主楼前的广场上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翘首以盼。
看到林小雨下车,他踉跄着向前走了几步,又突然停下,颤抖的手扶了扶老花镜。
林小雨站在原地,双腿像灌了
第84章 再去哈尔滨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